• 回到顶部
  • 0418-281531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全国沙棘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研讨会专家建言

首页    新闻资讯    全国沙棘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研讨会专家建言

科技创新为沙棘产业蓄能提速
——全国沙棘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研讨会专家建言 
来源: 中国林草产经资讯    记者:雷欢

 

       沙棘是一种生态树、健康树、扶贫树。如何深耕沙棘产业,助力沙棘产业健康发展?10月10日,全国沙棘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暨助力脱贫攻坚研讨会在辽宁阜新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沙棘产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良种选育是沙棘产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所长 张建国

 

        苏联沙棘育种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育种工作历时60余年,培育出“巨人”“金色”“丰产”“优胜”“浑金”“楚伊”“阿列依”等50多个新品种,其特点是果大、无刺或少刺,产果量达到每公顷8-10吨。苏联沙棘栽培面积最大时曾达10万余亩,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下滑,沙棘育种研究一度停滞,栽培面积大幅度下滑。


        德、法、意三国沙棘种植面积大约有300公顷,面积比较小,但已实现了标准化栽培和机械化采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沙棘种植面积也曾达到 600公顷。


        我国是沙棘属植物资源大国,占世界沙棘资源的90%以上,主要以野生资源利用为主,良种选育一直比较滞后,是制约我国沙棘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从1993年到2018年,我国沙棘主要经历了大果沙棘优良品种适生区区划及新品种选育、生态经济型优良杂种选育、沙棘优良品种规模化繁殖与栽培模式等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我国对俄罗斯引进大果沙棘品种开展区域化试验,连续10年、 11个试点、13个品种定位测定,基本搞清了大果沙棘品种在我国的适应性地理变异规律,为大果沙棘的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气候适应性区划与区域化试验进行叠加分析,确定了大果沙棘品种在我国的栽培区可划分为3个分区方案。针对不同气候栽培区,系统提出了不同栽培区优良品种规模化栽培模式,开展了无刺大果沙棘新品种选育。


        第二阶段,我国提出了生态和经济性状并重的生态经济型良种选育的技术路线和育种目标,与俄罗斯和欧洲仅重视经济性状的育种目标完全不同。在内蒙古磴口和黑龙江绥棱进行了10余个杂交组合,另外还提出了2种杂种种子园种质创制技术。


        第三阶段,我国在黑龙江孙吴和新疆阿勒泰青河县各开展了10万亩的大面积栽培生产性试验示范,其中间作模式是我国独创的技术。

 

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是沙棘产业的唯一出路

 

 

辽宁东宁药业沙棘研究院院长  傅建熙

 

       我国是一个沙棘资源大国,沙棘是我国原产植物,沙棘属植物共有6个种和12个亚种,我国就占有6个种和8个亚种。我国的沙棘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94%以上,可以说“世界的沙棘在亚洲,亚洲的沙棘在中国”。
       

我国对沙棘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1985年前后,1985年-1995年是我国沙棘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黄金时代,各地沙棘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统计,当时全国曾有沙棘加工企业200多家,开发的产品约200多种。但是由于在后续研究和开发利用上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太少,研究没能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原有的沙棘工厂大部分也都是简易的作坊式生产,产品单一、大部分产品都是低档次的初级加工产品,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无竞争力,难以销售。农民在沙棘种植上得不到实惠,沙棘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从1995年以后,大部分工厂相继倒闭,我国的沙棘产业处于低迷状态。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率还不到总资源的1/10。
       

       所以,要想改变沙棘产业“拿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现状,就必须发展沙棘高新技术产品。从1992年起我们就开始了沙棘深层次的研究,特别是注意对沙棘具有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物质的开发利用研究。我们先后招收了5期研究生对沙棘黄酮和沙棘膳食纤维进行研究,发明了“三溶剂体系提取沙棘果总黄酮的方法”,使沙棘果的黄酮提取率达到了99%以上,沙棘黄酮的纯度达到了83%以上。我们研究出了3种以沙棘黄酮为原料的药品和4种以沙棘油为原料的药品,其中醋柳黄酮片和复方牙痛宁擦剂已被正式批准为国家药品,研究出的“沙棘果无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们还分离出了沙棘多烯色素、沙棘蜡和沙棘鞣质等多种中间产品;以沙棘果泥渣为原料研制出了沙棘膳食纤维系列产品以及沙棘黑木耳和沙棘食用菌等。
       

       沙棘的根、茎、叶、花、果、实都含有十分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如果说马来西亚人把棕榈树称作他们的“宝树”和“摇钱树”的话,沙棘就是我国“三北”地区人民的“摇钱树”和“金饭碗”。那么,如何才能从这个 “摇钱树” 摇下钱和使这个“金饭碗”盛满美味佳肴呢?
 

       我们认为,要深入研究沙棘的各种次生代谢物质和微量生物活性成分以及深度研发沙棘高新技术产品才是唯一可行的途径。深入研究沙棘的各种次生代谢物质和微量生物活性成分可以找到沙棘治疗各种疾病的物质基础和阐明沙棘治病的机理。深度发展沙棘高新技术产品的优点在于:提高了沙棘的使用价值,增加了社会效益;提高了沙棘的经济价值;延长了沙棘产业链,增加了沙棘的附加值。
       

        发展沙棘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可以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沙棘产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深耕基础研究沙棘产业前景广阔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吕荣森

 

       我国是世界沙棘大国,却不是强国。这是因为我国在沙棘育种和医药生物化学研究等领域比较落后,每次的国际沙棘大会上,我们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我认为,在发展沙棘产业的过程中,要加强沙棘产业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性和深入性研究。


       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迎来沙棘产业发展的第一个春天。我国北部地区建立了多个企业,为沙棘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世纪初,我国沙棘产业发展陷入停滞时期,2010年后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沙棘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有3个难点问题:一是果子难采收。一般采摘沙棘果需要耗费的劳动力成本比较大,但是我们经过多年摸索,通过修剪果枝方法等基本解决了这一难点,同时也保障了沙棘产品品质。二是基本摆脱了机械压榨等沙棘的加工问题,现在果汁加工等生产线已达到国际水平。三是沙棘作为小众产品,以前大多数人不知道,现在通过宣传,市场已经悄然打开。


       另外,沙棘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8年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国际沙棘大会期间,来自芬兰的一个教授说自己从来没有到过偏远的农村,但看到山西这个地方的人们通过沙棘致富,各个脸上喜笑颜开,穿得都很漂亮,自己简直不敢相信。他说看到中国农民吃得这么好、穿得这么好、村容面貌这么好,简直是太惊奇了。

 

科企合作助力沙棘推广应用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隋国民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省政府直属的综合型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等工作,是辽宁省农业科技的主力军。多年来,在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两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也为辽宁省农科院的发展和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2017年-2018年,辽宁省省直事业单位改革中,原省农委、省科技厅、省林业厅、海洋渔业厅、省农改局的5个厅局所属的林业、海洋与水产、粮食农机、微生物等13家省属科研院所等与辽宁省农科院优化组合,重新组成了新的辽宁省农科院。新组建的辽宁省农科院,科技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和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已成为林业、海洋与渔业、畜牧业等多学科领域的省级科研单位。全院下设33个科研院所,职工总数达4400多人,在职职工225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00多人,有20多个国家研究检测机构、2个国家级林业基地等。


       在辽宁省农科院刚刚进入林业科技战线之际,参加这次沙棘大会签订的科技战略协议,将对我院沙棘产业研发以及整个林业科技创新和服务提供更好的借鉴,也更将有利地推动辽宁沙棘产业和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我院旱地农林研究所从1958年开始沙棘良种引进,选育高产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在自己选育了10余种沙棘品种,从俄罗斯、蒙古等国引进20多个大果沙棘品种,较早建立了沙棘种质资源库,研究成果获省厅级奖励10多项。辽宁东宁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沙棘产品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多年来围绕沙棘产业发展,已研发出沙棘系列产品,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为辽宁乃至国家沙棘产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这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新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企业和辽宁沙棘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构建更加紧密的科技与产业融合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

 

版面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