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沙棘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研讨会专家建言
科技创新为沙棘产业蓄能提速
沙棘是一种生态树、健康树、扶贫树。如何深耕沙棘产业,助力沙棘产业健康发展?10月10日,全国沙棘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暨助力脱贫攻坚研讨会在辽宁阜新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沙棘产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良种选育是沙棘产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所长 张建国
苏联沙棘育种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育种工作历时60余年,培育出“巨人”“金色”“丰产”“优胜”“浑金”“楚伊”“阿列依”等50多个新品种,其特点是果大、无刺或少刺,产果量达到每公顷8-10吨。苏联沙棘栽培面积最大时曾达10万余亩,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下滑,沙棘育种研究一度停滞,栽培面积大幅度下滑。
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是沙棘产业的唯一出路
辽宁东宁药业沙棘研究院院长 傅建熙
我国是一个沙棘资源大国,沙棘是我国原产植物,沙棘属植物共有6个种和12个亚种,我国就占有6个种和8个亚种。我国的沙棘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94%以上,可以说“世界的沙棘在亚洲,亚洲的沙棘在中国”。 我国对沙棘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1985年前后,1985年-1995年是我国沙棘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黄金时代,各地沙棘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统计,当时全国曾有沙棘加工企业200多家,开发的产品约200多种。但是由于在后续研究和开发利用上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太少,研究没能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原有的沙棘工厂大部分也都是简易的作坊式生产,产品单一、大部分产品都是低档次的初级加工产品,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无竞争力,难以销售。农民在沙棘种植上得不到实惠,沙棘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从1995年以后,大部分工厂相继倒闭,我国的沙棘产业处于低迷状态。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率还不到总资源的1/10。 所以,要想改变沙棘产业“拿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现状,就必须发展沙棘高新技术产品。从1992年起我们就开始了沙棘深层次的研究,特别是注意对沙棘具有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物质的开发利用研究。我们先后招收了5期研究生对沙棘黄酮和沙棘膳食纤维进行研究,发明了“三溶剂体系提取沙棘果总黄酮的方法”,使沙棘果的黄酮提取率达到了99%以上,沙棘黄酮的纯度达到了83%以上。我们研究出了3种以沙棘黄酮为原料的药品和4种以沙棘油为原料的药品,其中醋柳黄酮片和复方牙痛宁擦剂已被正式批准为国家药品,研究出的“沙棘果无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们还分离出了沙棘多烯色素、沙棘蜡和沙棘鞣质等多种中间产品;以沙棘果泥渣为原料研制出了沙棘膳食纤维系列产品以及沙棘黑木耳和沙棘食用菌等。 沙棘的根、茎、叶、花、果、实都含有十分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如果说马来西亚人把棕榈树称作他们的“宝树”和“摇钱树”的话,沙棘就是我国“三北”地区人民的“摇钱树”和“金饭碗”。那么,如何才能从这个 “摇钱树” 摇下钱和使这个“金饭碗”盛满美味佳肴呢? 我们认为,要深入研究沙棘的各种次生代谢物质和微量生物活性成分以及深度研发沙棘高新技术产品才是唯一可行的途径。深入研究沙棘的各种次生代谢物质和微量生物活性成分可以找到沙棘治疗各种疾病的物质基础和阐明沙棘治病的机理。深度发展沙棘高新技术产品的优点在于:提高了沙棘的使用价值,增加了社会效益;提高了沙棘的经济价值;延长了沙棘产业链,增加了沙棘的附加值。 发展沙棘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可以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沙棘产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深耕基础研究沙棘产业前景广阔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吕荣森
我国是世界沙棘大国,却不是强国。这是因为我国在沙棘育种和医药生物化学研究等领域比较落后,每次的国际沙棘大会上,我们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我认为,在发展沙棘产业的过程中,要加强沙棘产业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性和深入性研究。
科企合作助力沙棘推广应用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省政府直属的综合型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等工作,是辽宁省农业科技的主力军。多年来,在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两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也为辽宁省农科院的发展和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版面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