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药业健康养生科普宣传月——沙棘科普系列知识第二篇:沙棘的悠久历史及传奇故事
沙棘,与喜马拉雅山同龄,以青藏高原为故乡;沙棘,为落叶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属胡颓子科。据专家研究认定,沙棘经历过2亿年前新生代的第三纪。那时,发生了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沙棘属植物经历了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第四纪冰期、间冰期,以及黄土化过程的严峻考验。恶劣、多变的自然条件,使沙棘生物学、生态学习性,向着耐严寒、耐瘠贫的方向进化和发展,生态适应性很强。正是这种悠久、神奇、艰辛的发展历史,造就了沙棘作为植物之珍品、神奇之果王的特性和美誉。
中国
世界上沙棘药用记载最早的国家
古代记载沙棘药用经典著作最多的国家
其中,最具影响的应属1200多年前唐代,中国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本书收集记载了许多沙棘在医疗方面的应用资料。全书共4卷156章,其中有30章记载了沙棘具有祛痰、利肺、化湿、壮阴、升阳的功能,60余处记载了沙棘健脾养胃、化瘀止血的作用,记载了用沙棘制成的汤、散、丸、膏、酥、灰、酒等7合剂以及84种沙棘的配方。
1688—1689年,《四部医典》以英文评论形式传入西方。国外从我国藏医药应用疗效中尝到启发,陆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俄罗斯于1965年才有沙棘食用方面的记载。前苏联研究开发利用沙棘,对沙棘的信用性开发研究,转向医药性的开发应用研究,就是从藏医药文献中了解到沙棘的医药价值后而起步的。1941—1942年,他们第一次分析出沙棘含V-C和胡萝卜素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相继发现沙棘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上百种之多。
中国解放后到1986年这30多年间,据有关单位统计,我国沙棘文献数量为282篇,其中,1984—1986年间就发表了240多篇,占到全部中文文献的89%以上。由此而见,中国沙棘研究、沙棘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985年以后,有关单位编写的沙棘文献摘要,对我国解放后至1995年底的沙棘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摘编,总计50个类目1823条。
“沙棘片剂和浸膏可预防和治疗铅、磷、苯等职业性疾病”。——《中国植物志》
沙棘可“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消化不良,胃痛等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沙棘可“入肝、胃、大小肠径,生津止渴、清热治泻,治高热伤阴症、肠炎、痢疾”。——《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国内外对沙棘的研究重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围绕着沙棘作为人类健康的卫士展开的,另一类是围绕着沙棘作为生态建设的先锋树种展开的,以便使其改善大自然,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研究发现它的多种有效成分,进行药品、功能食品等开发利用,以造福于人类健康。一种植物,同时具有这样两大类特殊作用、特定功能的,在植物界是不多见的。沙棘,正是这样一身而二任的奇世珍宝。
关于沙棘对人类健康的重大作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研究利用沙棘的历史已经有1200多年。中国古代藏医蒙医把沙棘果实当作治病的常用药物,具有祛痰、利肺、养胃、活血、化瘀的药理功效。沙棘果实药、食两用,在国内外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和重用。原苏联经过40多年的研究发现,沙棘果实中的活性成分已达190多种,沙棘油中的活性成分有106种,其中包括脂溶性维生素6种,脂肪酸22种,脂类42种,黄酮和酚类36种。这许多有效成分,说明沙棘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药用植物,既可以制成各种药品,又可以制成各种功能食品,以及其它多种人类所需要的产品。1977年,中国卫生部首次将沙棘正式列入《中国药典》。沙棘对于治疗各种疾病,预防各种疾病,强身健康,延年益寿,有着特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从截止到目前人们研究沙棘的成果看,故冠以“健康卫士”的称号。
沙棘含有极其丰富的生活活性物质,在人类医疗、保健方面,有着广阔的开发利前前景。
在古老的战争年代,古希腊人是依靠马来作战的。他们把马作为唯一快捷的交通工具。所以,古希腊人对马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从来不杀死马,总是把作战受伤和一些老弱病残不能医治的马,放到野外,任其自生自灭。
一次他们把战马放在野外,过了几个月,这些病马又回来了,并且个个膘肥体壮,身上的毛发还闪闪发光,古希腊人感到非常奇怪。原来这些马来到了一片沙棘林,饿了吃沙棘叶,渴了吃沙棘果,依靠沙棘为生。于是,聪明的古希腊人知道了沙棘有疗伤和治病的作用。从此,古希腊人就用沙棘制作多种药剂,他们把果实用作止痛药、胃药和治疗坏血病的药。于是,这种神奇的植物便被古希腊人赋予了一个有意义的拉丁名--HippophaerhamnoidesL.,意思是“使马闪闪发光的树”。
相传在三国时期,在蜀国的一次冬征中,也是因为这种神奇的植物,才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当时,蜀国大军来到金沙江和澜沧江畔地带,由于山路险恶,人疲马乏,后继粮草又接济不上,很快就陷入了饥饿和体弱多病的危境中。这时,有人在荒山野岭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刺果"的植物,鲜艳果实挂满枝头,可是却没人敢吃。直到几天以后,士兵们发现一些战马吃了这些野果后迅速恢复了体力,才纷纷采食,渡过难关。这种植物就是广泛分布在四川、云南山岭中的亚乔木植物:沙棘。
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为了提高大军的远征实力,只得将一批连年征战、体弱多病的战马弃于沙棘林中,待他们凯旋归来,再经过那片沙棘林时,发现被遗弃的战马不但没有死,反而都恢复了往日的神威,见主人们归来更是呼啸而起,奋蹄长嘶。
将士们没想到小小的沙棘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立即向成吉思汗禀报此事,成吉思汗得知后下令全军将士立即采摘大量的沙棘果随军携带。果然,经常食用沙棘,将士们比以前更加体力充沛,精神抖擞,与敌作战如虎添翼。后来,御医们还用沙棘为蒙古皇帝调制出了强身治病的蒙药。成吉思汗长年征战在外,平日就靠沙棘强身健体,抵御疾病。元世祖忽必烈到了80多岁还能骑马射箭,也与服用沙棘蒙药有莫大的关系。
50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严重的高原反映和维生素缺乏症威胁着十几万进藏大军,危机之际,藏族向导采来一种桔黄色,藏名叫"达日布"的野果,军医让患病的战士食用这种野果,几天后,病症居然迅速得到缓解。后来,人们才知道达日布就是沙棘。
在内蒙古高原,有一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褐马鸡,它披着一身蓝褐相间的羽毛,一派华贵姿态,然而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尾羽脱落,毛色暗淡无光的现象,这一问题很长时间未能解决,直到前几年,经科研人员细心研究发现,褐马鸡在野生状态下,其重要的栖息地是沙棘林,正是由于长期吃食沙棘叶和果实,才使它有如此美丽的羽毛,饲养员开始人工地给褐马鸡喂沙棘果渣和叶,几个月后,这种丛林中的珍禽重新变得漂亮起来。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首次完成太空行走之前,曾经服用大量沙棘油,以防止宇宙射线的辐射和气温聚变、失重等太空环境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沙棘雌雄异株,分工明确,果实鲜艳,似橙如红,像珍珠般大小密布在枝杆上,经秋风吹,严霜打,雪花飘而独立旷野中而不凋落,给凄凉的北国严冬增添一丝抚媚,也给饥肠辘辘的越冬动物们带来美味。不怕砍伐,不怕火烧,生命顽强不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有一株立足,很快即可蔓延一大片,固沙保土。
正是这种悠久、神奇、艰辛的发展历史,造就了沙棘作为植物之珍品、神奇之果王的特性和美誉。所以,“开发沙棘,造福人类”对于东宁药业并不只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更是一种历史的继承。